阳明病发潮热,当大便□、小便数也。其下利之物,又必稠粘臭秽,知热与宿食合而为之也,此可决其有燥屎也,宜以小承气汤下之。
兹则先烦后利,是脾家之正气实,故不受邪而与之争,因暴发烦热也。若膈上有寒饮,但见干呕而不能吐出,则是阴寒上逆,当温而不当吐也。
见厥复利者,是阳退而阴进也。一以微烦头眩,阳在中上,故不病泻而病疸;一以手足汗出,阳在四肢,故不病疸而病泻也。
成无己曰:劳复则热气浮越,与枳实栀子鼓汤以解之。 医乃不知,而反饮冷水,令汗大出,水得寒气,冷必相搏,其人必□。
『内台方』用土瓜根削如挺,内入谷道中误矣。喻昌曰:口中干燥与渴异,漱水不欲咽,知不渴也。
伤寒始发热六日,厥亦六日,至七日仍发热而不厥者,是阳来复,当自愈也,今厥九日,较热多三日,是阴胜阳,故下利也。大汗,若大下利而厥冷者,四逆汤主之。